您现在的位置: 品牌中原网 >>文化 >> 打造“文化苏军”,不拘一格用人才
打造“文化苏军”,不拘一格用人才
来源:新华日报 编辑:编辑部 时间:2012/6/13 0:00:00

 

“十二五”期间,江苏省提出了从“文化大省”向“文化强省”跨越的宏伟目标。如何培养、吸引更多优秀文化人才,打造一支创新型、复合型、外向型的文化苏军,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师名家,已成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着力点。这两年,江苏创新人才理念,既强调人才的培养、吸纳,也重视人才的嫁接与整合,不拘一格用人才,文化建设出现一个新的跃升。

培养青年人才,让文化事业薪火相传

加快构筑江苏文化高地,必须大力培养更多本土的文化人才。可喜的是,文化苏军已形成老、中、青三级梯队,尤其是对中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,让江苏文化建设薪火相传。

日前,省昆的新编昆剧《1699桃花扇》在南京江南剧院上演,虽然票价不菲,却连加座票也卖光,年轻观众占了三分之二。该剧演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,而扮演李香君的单雯、罗晨雪,首演此戏时分别才16岁、18岁。

苏州市昆剧院创编的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9年间已演出200多场次,演遍大江南北、海峡两岸,在剧中挑大梁的那批当时平均年龄20岁的年轻演员,如今也已走向而立之年,日臻成熟。

省昆剧院柯军院长告诉记者,省昆立下规矩:凡具备高级职称的表演艺术家,每年必须向青年演员传授相应数量的折子戏,以此作为个人业绩决定薪酬;青年昆剧演员则要经历每年两次评比展演。省昆老一代甚至中年表演艺术家所掌握的折子戏,已开始成批地向青年一代转移。

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已成为苏州市昆剧院的“百年大计”。副院长王芳告诉记者,剧院不仅请张继青、汪世瑜、蔡正仁等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定期授课,还选送年轻演员去上戏、南艺进修,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。

让文化艺术薪火相传,除了靠前辈带后辈的传统授业方式,还需要组织推动和制度保障。如省作协专门针对70后、80后作家实施“壹丛书”计划,为青年作家的第一本书“埋单”,至今已助30余人出版几十部小说、散文、诗歌等。省作协还与40岁以下优秀青年作家签约,在其完成一定创作任务后给予两万元资助,6年来已签约青年作家60多位。

筑巢引凤,整合资源双管齐下

文化强省的显著标志是多出精品力作。为了壮大创作队伍,提升精品创作能力,江苏省既培养、用好本土人才,也大力从全国广泛吸纳人才。

省国画院一次全国性招聘画家的“大树移植”活动,让原是安徽一所高校艺术教师的桑建国和另外4位画家成为省国画院正式画家。5年来,他已获得两届百家金陵画展金奖。

省作协以授予“非驻会专业作家”头衔的方式,吸引多位国内优秀作家加盟,如今他们已在江苏开花结果——来自北京的衣向东以报告文学《震区警察的记忆》获第十届金盾文学奖一等奖,中篇小说《爱情西街》获小说月报百花奖。

除广泛吸纳人才外,江苏省更以作品为平台,整合全国优秀人才资源。无锡市演艺集团以苏绣为题材的原创民族舞剧《秀娘》刚刚在北京成功演出,其间苏绣、昆曲、评弹等吴文化元素随处可见,编导赵明却并非江苏人。该集团董事长刘仲宝告诉记者,为了让《秀娘》走向国际,他们放眼全国,最终选定曾编导杂技《天鹅湖》、舞剧《红楼梦》、新版芭蕾舞剧《胡桃夹子》的赵明,期待这个“外乡人”把握住江苏文化的特点并进行新的解读,将其艺术化地表达出来。

人才资源的整合,在影视创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由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投拍的《秋之白华》,被媒体称为唯美浪漫的革命爱情大片,开创了红色经典新典范。一个地市级影视公司何以做出国家水准的大片?常州投拍方请来霍建起、苏小卫这对金牌夫妻分别担纲导演、编剧,并力邀窦骁、董洁主演,以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的人才理念保证了品质。而《人间正道是沧桑》《十月围城》《建国大业》《老大的幸福》《南京!南京》等一批江苏省优秀影视剧,采取的都是这种“借力”模式,获得撑杆跳式的社会效应,造就令人关注的“江苏现象”。

巩固文化阵地,让“文化苏军”享誉世界

文化人才的成长、发展,需要政策持续“给力”。

“十一五”期间,江苏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,其中文化产业领域所有引进人才一次性获100万元资助。从今年开始,江苏省将结合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扶持的项目,对文化创新团队进行扶持。另外还特别设立“紫金文化奖章”,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文化人才。

从今年起,南京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资金作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,用于对人才引进补贴、培训培养、承担重大课题以及人才奖励等专项投入。对列入文化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,给予企业初创扶持项目费100万元,重点扶持项目200万元,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,3年内免收租金。对列入培养计划的文化创业家,在项目产业化过程中,按情况提供流动融资担保、贷款贴息、场地租赁、财税政策等支持。

江苏省拥有李洁、张其萍等一批中青年文艺骨干,省委宣传部、省文化厅、省文联去年联合推出“江苏省首批中青年优秀演艺人才专场演出”系列活动,不仅给他们提供舞台,更大力推介、宣传,让这些文化苏军的代表走向全国。

省委宣传部干部处处长赵建中告诉记者,自2005年开始,省“五个一批”人才工程选拔180多名宣传文化系统内的优秀人才到北京大学、德国柏林大学、美国杜克大学等世界名校进修、培训,其中包括姚建萍、吴元新、吕俊杰等苏绣、扎染、紫砂等传统工艺行业的优秀人才,他们目前已成为各自文化艺术战线的领军人物。

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品牌中原联盟 河南慈善总会品牌中原爱心基金
电 子 邮 件:pinpaizhongyuan@126.com pinpaizhongyuan@163.com 豫ICP备11021917号-4
:1067015152 :1335310978 :1015925281 :1398823029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,如文章作者、著作权所有人、网络传播权所有人看到后有任何异议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作出删除或修改处理。如作者、著作权所有人、网络传播权所有人看到后未及时联系我方,我方视为默认许可转载刊登,我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 特此声明 网站编辑部